12月6日,节气----“大雪”
这宝贵的一阳生的时刻,太阳走到南回归线,阴气盛极而衰。
阳气开始了它新一年的第一丝萌动。
借着大自然的力量来转化身心能量。
2024年12月6日下午三时整,“中研药业读书实战群”第一次线下读书学习和实践心得体会分享活动在三楼会议室进行。书友们通过学习《小米创业思考》一书,以理论工具实战解决本部门及企业相关问题,将各自在工作中的具体思考和经验教训、总结干货进行分享,达到了相伴学习、相互促进、共同成长的目的。行政曲总、销售王莉莉经理、黄丽丽经理受邀参会。
会议主持开发部张雷总监,他简要介绍了读书群成立以来六十多天的学习情况,以及《小米创业思考》一书对工作具有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性。
蔡总对群成员读书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期望,她说道:学习是一件需要长久坚持的事,学习是为了自我成长和发展。
蔡总介绍读书群建立的初衷:
1、召集企业骨干和年轻力量,有组织地进行实战学习和座谈交心,可锻炼青年管理者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,书中的一句话或其他成员分享的一件事就能突然触发灵魂深思;
2、想要做成事业、更好地发展,首先要爱上自己的工作,在工作中得到快乐。人生要做对选择题,要有目标,工作氛围应轻松、高兴,为了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。
3、学习中没有展现出热情,也不强求。可适当放松一个阶段,在调整好状态后,可回归到读书群中继续与大家一起学习成长。
同时,蔡总和群成员分享了自己读书学习、记笔记的方法,一定要“带着问题去学习”,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。
开发部张雷总监分享:书中75页内容“追求极致的本质是投资未来”
他讲述了两次触动心灵的事件。第一件是刚来企业面试的时候,领导们谈及到原企业时,首先想到的是某丸剂脱壳现象。他因此感觉到任何问题都不能忽视,特别是产品质量。放行出去的产品就如同一把回旋镖,不合格的情况总会有飞回来的一天,终将得到反噬。
第二件事情是代理商来企业洽谈,在会议上当场做的一组与竞品对比实验,当时他对自家产品心中没底。但看到结果后,发现原来同样的产品一对比,差距竟然这么明显,更坚定了做极致产品的信心。同样联想到在工作中,员工和领导也会在心中将不同的人进行对比,如果工作不努力认真的话,对比的结果也会是差距非常大。所以,还应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学识,不断完善自我。
蔡总点评:企业每年都要进行工艺再梳理、不断提升、精益生产,梳理时建议进行分类:整改类---完善类---提升类,这样可以目标清晰,有的放矢。
生产刘总分享:人的工作状态与年龄关系很大,现在的精力状态不及年轻时候。曾经在某企业克服重重困难,亲自带领新手员工摸索手工泛丸工艺,最终取得成功。现在常只是发出指令,很少跟进现场。举例瓶盖事件:当时只是将此事通知到车间,并未进行后续跟进。曾经多次强调,但后续跟进指导不到位。这种情况与学习是一致的,联想到极致章节中“不妥协”的内容,在工作中不能妥协,否则类似瓶盖事件还会出现第二次、第三次发生。
蔡总点评:年轻人要有不轻易求人、自强自立的个性,年轻人有体能、精力充沛,年龄大的同事主要靠工作经验来指导工作,要分解任务、布置任务、反复强调。同时,给下属部署工作时,一定要确认下属已明确自己下达的工作任务及工作目标、期望。这样才能目标明确,更好的完成工作。只有感同身受,才能把工作做好。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信心,发挥自身年纪、经验的优势,提醒自己现阶段就是最佳状态,这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。
车间李明贺主任分享:书中49页内容“专注的四个核心命题”
以月排产为例,结合四个核心命题,做好此项工作。
1、清晰的使命便是能快速、准确、全面、时效地将指令传达至车间各岗位;
2、将月排产分解至每周每天,需要提前调控物料、人员安排等诸多内容,需要认真思量横向串线;
3、目标要坚定,设立目标就要卡死目标不动摇,又要根据不可控因素留出可机动的空间。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任务;
4、克制贪婪,特别是包装岗位排班,更换品种的时候先要让岗位人员充分熟悉产品和包装,排班不可一次加压太大,当大家熟悉产品后,可适当加快速度,确保产量和产品质量。
关于极致的反思:任务已经安排至岗位,没有跟进和反思,使得有些问题可能会再次出现,没有制定有效措施和流程,在思想上总为自己找借口,今后需要杜绝和改善。
蔡总点评:重要的工作任务一定要在现场,关键要素一定要重点跟进,工作中分清权重。要以生产硬件为主,其他为辅;在月、周排产方面,因为能高度重视、花费了精力,此项工作完成的非常优秀,希望继续保持。
设备李卉主管分享:书中第75页内容“用户从哪里来”
设备部的用户就是生产系统和各个岗位,就是产品的生产现场。但由于设备部人员有限,很多时候排布不过来,因此在工作中和生产部门会有摩擦,没有实地为客户着想,没有体现出以用户的体验和需求来工作。今后要改善工作态度,时刻以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来工作,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。
开发部孙艾楠主管分享:书中第71页内容“没有永恒的最优解”
协助车间工艺工作这段时间以来,最常接触的岗位便是制粒。根据本节内容思考工作经验和规范操作哪一个更重要?因为任小明首次长时间担任主操手,工作责任重就更加认真和小心,正好以此就契机展开了标准化操作要求,将很多凭经验操作的工艺参数按标准固定下来,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。
蔡总点评:工作不要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先要按SOP执行,等岗位操作者经验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后,再结合上经验来操作。“最优解”只是在一个特定时期的最优解。
车间王秋艳主任分享:书中第3页内容“猪在风口上时,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,很快就会掉下来。”
联想到GMP文件编制方面的工作,在黄柏果油设备清洁验证编制的时候,由于忙于其它软件的编制,当时没有理解透该清洁验证中的一些内容。本次车间又涉及到新设备灭菌柜和冻干机的清洁验证软件工作,而在此时制剂车间比较忙,领导们的重心偏重于制剂车间的工作。前提车间的这项软件编制工作只能靠自己,于是一边学习一边理解,花费了很多精力,琢磨思考了很多问题,最后理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,再开展此项工作就得心应手了。
蔡总点评:只有不断增强、提高自身能力,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。类似的问题,上级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指导下属工作,新设备或新方法如何快速上手,此项工作落实给刘总思考,想办法进行解决。
物控刘男男主管分享:书中59页内容“先有一颗不妥协的心”
对自己有时“工作态度生硬”的反思,一是自身的原因,二是有时无法领会或不能明确被告知领导布置任务的主要意图,和想要达成的结果,所以偶尔比较急躁,具体举例在物料管理过程中曾经遇到的一些问题。
蔡总点评:布置工作一定要让下属知晓如何去做,要反复确认下属是否真正理解了工作内容。
财务裴艳龙经理分享:做复杂的事情先抓住关键点
1、成本核算的重点应主抓能源消耗,特别是天然气的消耗,为此上网查询学习热值转换原理和公式,该项工作完成成本核算就可完成一大半;
2、要坚持纪律,建立流程。自己建立的一套流程,将核算内容分类、汇总,按设定的流程去做,这样可保持口径一致,年终统计分析可进行参比;
3、企业蒸汽表不全,数据掌握也不到位,故学习了解物料升温过程中的能量与转化全过程的知识,这样便可推算出比较精确的数值,用以完善成本核算数据;
4、遇到困难找方法,不变初心,想法设法去实现目标。
蔡总点评:工作想要达到目标就要抓住重点,按流程操作,解决问题还需要靠自己,裴经理看问题比较全面、深刻。
设备贾德坤经理分享:书中33页内容
雷军做事专注,并不是因为他聪明。反思自己很聪明,但不成功的原因,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、不够专注,也没有做到极致,不敢正面面对挫折。
工作方面的反思,自己原来一直认为企业原有的工作方式不需要改变,但在贾总和孙艾楠的监督指导下,不断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完善。纯化水系统更换滤膜出现问题后进行总结时反思,贾总让总结的目的应该是找到如何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的措施,后增加了此项内容。
蔡总点评:贾经理有能力,是一块宝藏需要自我挖掘。希望再次拼搏,重燃激情,发挥自身优势,在工作中有所成绩。
化验室姚丹主任分享:书中54页内容“全局对表,实时校验”
在某产品检验的时候,贾总到现场发现了问题,为何检验数据当天不能出结果?后经贾总设计表格,当天将数据录入,当天就能出检验结果。而且还做到了双重复核,表格和手工计算器两个结果进行验证和复核,确保结果精确。在制作产品数据柱形图分析表时,上网查方法,增加了折线图,可使得数据更直观。
在工作中希望领导时常提出意见,可看到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改正,还可以从领导身上学会更多工作经验和方法。
蔡总点评:书中本节最关键的内容是最后一段,大家可仔细阅读。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“对表”,时时检查保证不走偏,检验数据柱形图是为下家生产部门服务的。生产部门可根据柱形图中数据直观地看到问题和异常,进而可以从现场工艺分析问题的原因,反思校验,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。同时,也强调了上级“业务指导”的重要性。
化验室张娇副主任分享:书中21页内容“补课:交付、创新和质量”
提到交付,就想到了检验报告书,车间上样后对结果催要的比较急切,为此想出办法,先提前告知车间结果,报告书等复核出结果后再下发。
创新方面,某产品提取废弃液验证检验数值过低,设备不产生积分,最终找到了方法,将样品进行浓缩后检验,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极致方面,在某含量检验方面,设计了一个项目,研究用研磨和不用研磨两种方法来验证含量结果,取得了一定成绩。
蔡总点评:“顶层设计的重要性”,检验结果也要按流程进行,要留足检验周期。
质量部谭旭主管分享:书中61页内容“哪怕只好1%,也愿意多投入100%”
在进行包材汇总,统计,梳理工作的时候,认真把每个品种进行了分类及补充完善。使之更全面,详尽。
描述了前处理微生物控制相关制度流程建立的过程。
在新冻干机到厂后认真的学习新设备的使用及相关注意事项,并给车间提了合理化建议。
蔡总点评:发挥QA职能作用,群策群力为生产提供好的建议。
质量部孟祥洪经理分享:书中59页内容“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,先有一颗不妥协的心”;书中63页内容“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非常好“
主要分享了自己在“质量放行”相关工作上的感受,面对市场消费者的投诉,针对车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,反思了QA 在生产现场的把控,在面对生产交付及质量问题矛盾的时候该如何抉择?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一颗不妥协的心,大胆说“不”!
另外反思了部门在“药物警戒”及“产品质量回顾”工作上应该加强,提高工作标准,在明年的工作中有进一步的提高。
蔡总点评:我们应该加强对患者质量投诉的重视,不仅质量部门应该重视,生产部门更应该重视,应该自己对投诉问题进行归类、总结,投诉的问题是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是技术原因亦或是操作者的原因等,针对不同的原因应采取那些措施来杜绝相关问题。
质量负责人贾总总结分享:将自己以“创业者”的角色带入,把此书作为工具书进行学习。重点分享了对“生产、交付、创新和质量”及“专注、极致、口碑”的感受。
作为质量负责人,肩负着重要的责任,要全面的去衡量,考虑各种问题,既要满足销售需要又要严控产品的质量。新的一年计划从生产源头抓起,把前提的原料质量作为重点,从生产工艺上进行把控,把好生产的第一道关!
当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时候,从不放弃,有不服输,要强的性格,带领、协调各部门分析,解决问题,保证生产交付。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、提高,带动整个团队共同进步。
不断提升口碑产品的品质,严控质量,降低风险,做到极致!特别是“妇炎康片”、“痰喘片”的工艺提升,带动生产、质量、研发、设备团队发挥各自优势作用,目标一致、共同奋斗!
全体成员通过分享自己所学、所感、所悟,思想和经验产生了激烈碰撞,看到了自己的不足,也发现了同伴身上闪光的优点,达到了彼此促进成长的目的。
在精彩分享之后,全体成员进行了空吧式的聚餐,聚餐氛围轻松活跃,大家都能敞开心扉、畅所欲言,深度剖析自己的内心思想和工作经验,为建立更加高效、健康、顺畅的工作流程和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,也为各自成长提升找到了目标和方法。